详细信息
您现在的位置:首页 > 新闻中心

有光纸在中国历代的发展状况史

信息来自:合昌纸业    发布日期:2014/5/19   浏览次数:378  

“有光纸”其实不是某一个种类的纸,而是对二十世纪初叶起,被咱们广泛选用的机制类纸的通称。这种机制纸,无论是进口的仍是国内生产的,皆称为洋纸,也有叫做“有光纸”的。面润滑、纤维短、性硬折、不渗墨是它的特性。但是,在我孩童时的上世纪四十年代的上海,咱们做劳动的“有光纸”是一种上了色蜡的洋纸,亦叫“油光纸”。

  从广义上讲,有光纸绝非是西洋人的创造,中国古已有之。据笔者的调查,中国唐代生产的宣纸,便是在生宣的基础上加胶矾等砑磨成面光亮、不渗墨的熟纸,似也属“有光纸”一类,敦煌偌多的写经用纸便是。此外,世人艳称的“薛涛笺”、“金粟笺”以及宋元的书画用纸也是沿此老例的,这有传世的大量书画作品佐证。

  称得上正宗的“有光纸”在中国盛行是在明代的中后期,才智的纸工用真金、石青、石绿甚至朱砂诸色着于宣纸上,制作出了极富视觉美感的有光纸。彼时的书画家如唐寅、文徵明、王宠、张瑞图、董其昌、黄道周……都擅于在以红金为主的有光纸扇箑上挥毫。富美堂皇的纸楮,笔精墨妙的书画,得前无古人的靓艳,也变成这时期的一大特征。

  这等“有光纸”在乾隆朝因高宗弘历的嗜好,益见拓展出新,或在七彩流光的蜡笺上金银线色并用地描龙绘凤,或装点以神仙人物、福寿吉利、花卉禽兽的图画,美轮美奂,使其本身就成了豪华金贵的艺术品。而这时的书家,多上好下效,用以书写楹联、中堂。有色纸上写毛笔字,墨淡则形亵神黯,而书童磨墨半钵,仅供书者刹那间一挥,所谓纱帽头的“台阁体”书风不“黑粗圆光”也难。至今读到这类凡夫的“大大”,常为佳纸的命运叫屈,更难免生出“佛头着粪”之慨。

  可见,中国书画家在“有光纸”上写毛笔字由来已久。抵挡这光秃秃、滑叽叽的“有光纸”,从善书者笔下读出的是“好将不拣枪”的英迈豪气;而庸者之字因心手相左,令人读来气短。原料仅是载体,能者自能化碍阻为奇特,庸者则化奇特为浅薄。

  但是,笔者认为共同的中国书画,还得运用共同的生宣纸,这才相得益彰。如齐白石白叟画虾,由落墨的浓淡、用水的多寡,及运笔的缓疾,使生宣营造出滃渗效能,使笔墨水纸间的调度发挥到难以想象的极致,这是舍生宣则不能的奇特。

  附带地说一句:向来书写在生宣上的书法,其价值要较“有光纸”高出几成,似成行规。这是“有光纸”性脆易折,难久存,且墨迹浮于纸表,也易漶糊之故也。




本文来自书写纸www.hechangzhiye.com,转载请注明处处

上一篇:没有了      下一篇:什么是有光纸有什么作用和用途

联系我们

公司地址
山东临沂市罗庄区通达南路名嘉广场77号
联系方式
0539-7103686
客服QQ
0539-7103686
微信号
15753910086
友情链接